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少妇被爽到高潮在线观看,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回復
  • 收藏
  • 點贊
  • 分享
  • 發(fā)新帖

【文檔】系統(tǒng)級 ESD 電路保護設計考慮因素

隨著技術的發(fā)展,移動電子設備已成為我們生活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觸摸技術的應用,讓我們能夠與這些設備進行更多的互動。它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靜電放電 (ESD) 危險環(huán)境,即人體皮膚對設備產生的靜電放電。例如,在使用消費類電子設備時,在用戶手指和平板電腦 USB 或者 HDMI 接口之間會發(fā)生 ESD,從而對平板電腦產生不可逆的損壞,例如:峰值待機電流或者永久性系統(tǒng)失效。

 本文將為您解釋系統(tǒng)級 ESD 現(xiàn)象和器件級 ESD 現(xiàn)象之間的差異,并向您介紹一些提供 ESD 事件保護的系統(tǒng)級設計方法。

全部回復(15)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老梁頭
LV.10
2
2012-12-19 15:16

系統(tǒng)級ESD保護與器件級ESD保護的對比

IC ESD 損壞可發(fā)生在任何時候,從裝配到板級焊接,再到終端用戶人機互動。ESD 相關損壞最早可追溯到半導體發(fā)展之初,但在 20 世紀 70 年代微芯片和薄柵氧化 FET 應用于高集成 IC 以后,它才成為一個普遍的問題。所有 IC 都有一些嵌入式器件級 ESD 結構,用于在制造階段保護 IC 免受ESD 事件的損壞。這些事件可由三個不同的器件級模型進行模擬:人體模型 (HBM)、機器模型 (MM) 和帶電器件模型 (CDM)。HBM 用于模擬用戶操作引起的 ESD 事件,MM 用于模擬自動操作引起的 ESD 事件,而 CDM 則模擬產品充電/放電所引起的 ESD 事件。這些模型都用于制造環(huán)境下的測試。在這種環(huán)境下,裝配、最終測試和板級焊接工作均在受控 ESD 環(huán)境下完成,從而減小暴露器件所承受的 ESD 應力。在制造環(huán)境下,IC 一般僅能承受 2-kV HBM ESD 電擊,而最近出臺的小型器件靜電規(guī)定更是低至 500V。

 盡管在廠房受控 ESD 環(huán)境下器件級模型通常已足夠,但在系統(tǒng)級測試中它們卻差得很遠。在終端用戶環(huán)境下,電壓和電流的ESD電擊強度要高得多。因此,工業(yè)環(huán)境使用另一種方法進行系統(tǒng)級 ESD 測試,其由 IEC 61000-4-2 標準定義。器件級 HBM、MMCDM 測試的目的都是保證 IC 在制造過程中不受損壞;IEC 61000-4-2規(guī)定的系統(tǒng)級測試用于模擬現(xiàn)實世界中的終端用戶ESD事件。

 IEC 規(guī)定了兩種系統(tǒng)級測試:接觸放電和非接觸放電。使用接觸放電方法時,測試模擬器電極與受測器件 (DUT) 保持接觸。非接觸放電時,模擬器的帶電電極靠近DUT,同 DUT 之間產生的火花促使放電。

  1 列出了IEC 61000-4-2 標準規(guī)定的每種方法的測試級別范圍。請注意,兩種方法的每種測試級別的放電強度并不相同。我們通常在4級(每種方法的最高官方標稱級別)以上對應力水平進行逐級測試,直到發(fā)生故障點為止。

  1 接觸放電和非接觸放電方法的測試電平

接觸式放電電平

測試電壓 (±kV)

非接觸式放電電平

測試電壓(±kV)

1

2

1

2

2

4

2

4

3

6

3

6

4

8

4

8

 

器件級模型和系統(tǒng)級模型有一些明顯的區(qū)別,表 2 列出了這些區(qū)別。表 2 中最后三個參數(電流、上升時間和電擊次數)需特別注意:

l       電流差對于 ESD 敏感型器件是否能夠承受一次 ESD 事件至關重要。由于強電流可引起結點損壞和柵氧化損壞,8-kV HBM 保護芯片(峰值電流5.33A)可能會因 2-kV IEC 模型電擊(峰值電流 7.5A)而損壞。因此,系統(tǒng)設計人員不能把 HBM 額定值同 IEC 模型額定值混淆,這一點極為重要。

l       另一個差異存在于電壓尖峰上升時間。HBM 的規(guī)定上升時間為 25nsIEC 模型脈沖上升時間小于 1ns,其在最初 3ns 消耗掉大部分能量。如果 HBM 額定的器件需 25ns 來做出響應,則在其保護電路激活以前器件就已被損壞。

l       兩種模型在測試期間所用的電擊次數不同。HBM僅要求測試一次正電擊和一次負電擊,而 IEC 模型卻要求 10 次正電擊和 10 次負電擊??赡艹霈F(xiàn)的情況是,器件能夠承受第一次電擊,但由于初次電擊帶來的損壞仍然存在,其會在后續(xù)電擊中失效。圖 1 顯示了CDMHBM IEC模型的 ESD 波形舉例。很明顯,相比所有器件級模型的脈沖,IEC 模型的脈沖攜帶了更多的能量。

 

1 器件級和IEC 模型的 ESD 波形

 

TVS 如何保護系統(tǒng)免受 ESD 事件的損害

ESD 保護集成結構不同,IEC 61000-4-2 標準規(guī)定的模型通常會使用離散式獨立瞬態(tài)電壓抑制二極管,也即瞬態(tài)電壓抑制器 (TVS)。相比電源管理或者微控制器單元中集成的 ESD 保護結構,獨立 TVS 成本更低,并且可以靠近系統(tǒng) I/O 連接器放置,如圖 2 所示。

 

共有兩種 TVS:雙向和單向(參見圖 3)。TI TPD1E10B06 便是一個雙向 TVS例子,它可以放置在一條通用數據線路上,用于系統(tǒng)級 ESD 保護。正常工作狀態(tài)下,雙向和單向 TVS 都為一個開路,并在 ESD 事件發(fā)生時接地。在雙向 TVS 情況下,只要 D1 D2 都不進入其擊穿區(qū)域,I/O 線路電壓信號會在接地電壓上下擺動。當 ESD 電擊(正或者負)擊中 I/O 線路時,一個二極管變?yōu)檎蚱?,而另一個擊穿,從而形成一條通路,ESD 能量立即沿這條通路接地。在單向 TVS 情況下,只要 D2 Z1 都不進入其擊穿區(qū)域,則電壓信號會在接地電壓以上擺動。當正ESD電擊擊中I/O線路時,D1變?yōu)檎蚱?,?/span>Z1 先于 D2 進入其擊穿區(qū)域;通過 D1 Z1 形成一條接地通路,從而讓 ESD 能量得到耗散。當發(fā)生負 ESD 事件時,D2 變?yōu)檎蚱茫?/span>ESD能量通過 D2接地通路得到耗散。由于 D1 D2 尺寸可以更小、寄生電容更少,單向二極管可用于許多高速應用;D1 D2 可以“隱藏”更大的齊納二極管 Z1(大尺寸的原因是處理擊穿區(qū)域更多的電流)。

 

系統(tǒng)級 ESD 保護的關鍵器件參數

4 顯示了TVS 二極管電流與電壓特性的對比情況。盡管 TVS 是一種簡單的結構,但是在系統(tǒng)級 ESD 保護設計過程中仍然需要注意幾個重要的參數。這些參數包括擊穿電壓 VBR、動態(tài)電阻 RDYN、鉗位電壓 VCL 和電容。

  4 TVS 二極管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擊穿電壓

正確選擇 TVS 的第一步是研究擊穿電壓 (VBR)。例如,如果受保護 I/O 線路的最大工作電壓 VRWM 5V,則在達到該最大電壓以前 TVS 不應進入其擊穿區(qū)域。通常,TVS 產品說明書會包括具體漏電流的 VRWM,它讓我們能夠更加容易地選擇正確的 TVS。否則,我們可以選擇一個 VBRmin 大于受保護 I/O 線路 VRWM幾伏的 TVS。

動態(tài)電阻

ESD 是一種極速事件,也就是幾納秒的事情。在如此短的時間內,TVS 傳導接地通路不會立即建立起來,并且在通路中存在一定的電阻。這種電阻被稱作動態(tài)電阻 (RDYN),如圖 5 所示。 

理想情況下,RDYN 應為零,這樣 I/O 線路電壓才能盡可能地接近 VBR;但是,這是不可能的事情。RDYN 的最新工業(yè)標準值為 1 ? 或者 1 ? 以下。利用傳輸線路脈沖測量技術可以得到 RDYN。使用這種技術時,通過 TVS 釋放電壓,然后測量相應的電流。在得到不同電壓的許多數據點以后,便可以繪制出如圖6一樣的 IV 曲線,而斜線便為 RDYN。圖 6 顯示了 TPD1E10B06 RDYN,其典型值為 ~0.3 ?

 

鉗位電壓

由于ESD是一種極速瞬態(tài)事件,I/O 線路的電壓不能立即得到箝制。如圖 7 所示,根據 IEC 61000-4-2 標準,數千伏電壓被箝制為數十伏。如方程式 1 所示,RDYN 越小,鉗位性能也就越好:

 

其中,IPP ESD 事件期間的峰值脈沖電流,而 Iparasitic 為通過TVS 接地來自連接器的線路寄生電感。

  7 8Kv 接觸放電的ESD 事件鉗位

 

把鉗位電壓波形下面的區(qū)域想像成能量。鉗位性能越好,受保護ESD敏感型器件在ESD事件中受到損壞的機率也就越小。由于鉗位電壓很小,一些TVS可承受IEC模型的8kV接觸式放電,但是“受保護”器件卻被損壞了。

電容

在正常工作狀態(tài)下,TVS為一個開路,并具有寄生電容分流接地。設計人員應在信號鏈帶寬預算中考慮到這種電容。

0
回復
老梁頭
LV.10
3
2012-12-20 13:19
@老梁頭
系統(tǒng)級ESD保護與器件級ESD保護的對比IC的ESD損壞可發(fā)生在任何時候,從裝配到板級焊接,再到終端用戶人機互動。ESD相關損壞最早可追溯到半導體發(fā)展之初,但在20世紀70年代微芯片和薄柵氧化FET應用于高集成IC以后,它才成為一個普遍的問題。所有IC都有一些嵌入式器件級ESD結構,用于在制造階段保護IC免受ESD事件的損壞。這些事件可由三個不同的器件級模型進行模擬:人體模型(HBM)、機器模型(MM)和帶電器件模型(CDM)。HBM用于模擬用戶操作引起的ESD事件,MM用于模擬自動操作引起的ESD事件,而CDM則模擬產品充電/放電所引起的ESD事件。這些模型都用于制造環(huán)境下的測試。在這種環(huán)境下,裝配、最終測試和板級焊接工作均在受控ESD環(huán)境下完成,從而減小暴露器件所承受的ESD應力。在制造環(huán)境下,IC一般僅能承受2-kVHBM的ESD電擊,而最近出臺的小型器件靜電規(guī)定更是低至500V。 盡管在廠房受控ESD環(huán)境下器件級模型通常已足夠,但在系統(tǒng)級測試中它們卻差得很遠。在終端用戶環(huán)境下,電壓和電流的ESD電擊強度要高得多。因此,工業(yè)環(huán)境使用另一種方法進行系統(tǒng)級ESD測試,其由IEC61000-4-2標準定義。器件級HBM、MM和CDM測試的目的都是保證IC在制造過程中不受損壞;IEC61000-4-2規(guī)定的系統(tǒng)級測試用于模擬現(xiàn)實世界中的終端用戶ESD事件。 IEC規(guī)定了兩種系統(tǒng)級測試:接觸放電和非接觸放電。使用接觸放電方法時,測試模擬器電極與受測器件(DUT)保持接觸。非接觸放電時,模擬器的帶電電極靠近DUT,同DUT之間產生的火花促使放電。 表1列出了IEC61000-4-2標準規(guī)定的每種方法的測試級別范圍。請注意,兩種方法的每種測試級別的放電強度并不相同。我們通常在4級(每種方法的最高官方標稱級別)以上對應力水平進行逐級測試,直到發(fā)生故障點為止。 表1接觸放電和非接觸放電方法的測試電平接觸式放電電平測試電壓(±kV)非接觸式放電電平測試電壓(±kV)1212242436364848 器件級模型和系統(tǒng)級模型有一些明顯的區(qū)別,表2列出了這些區(qū)別。表2中最后三個參數(電流、上升時間和電擊次數)需特別注意:l       電流差對于ESD敏感型器件是否能夠承受一次ESD事件至關重要。由于強電流可引起結點損壞和柵氧化損壞,8-kVHBM保護芯片(峰值電流5.33A)可能會因2-kVIEC模型電擊(峰值電流7.5A)而損壞。因此,系統(tǒng)設計人員不能把HBM額定值同IEC模型額定值混淆,這一點極為重要。l       另一個差異存在于電壓尖峰上升時間。HBM的規(guī)定上升時間為25ns。IEC模型脈沖上升時間小于1ns,其在最初3ns消耗掉大部分能量。如果HBM額定的器件需25ns來做出響應,則在其保護電路激活以前器件就已被損壞。l       兩種模型在測試期間所用的電擊次數不同。HBM僅要求測試一次正電擊和一次負電擊,而IEC模型卻要求10次正電擊和10次負電擊。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是,器件能夠承受第一次電擊,但由于初次電擊帶來的損壞仍然存在,其會在后續(xù)電擊中失效。圖1顯示了CDM、HBM和IEC模型的ESD波形舉例。很明顯,相比所有器件級模型的脈沖,IEC模型的脈沖攜帶了更多的能量。[圖片] 圖1器件級和IEC模型的ESD波形[圖片] TVS如何保護系統(tǒng)免受ESD事件的損害與ESD保護集成結構不同,IEC61000-4-2標準規(guī)定的模型通常會使用離散式獨立瞬態(tài)電壓抑制二極管,也即瞬態(tài)電壓抑制器(TVS)。相比電源管理或者微控制器單元中集成的ESD保護結構,獨立TVS成本更低,并且可以靠近系統(tǒng)I/O連接器放置,如圖2所示。[圖片] 共有兩種TVS:雙向和單向(參見圖3)。TITPD1E10B06便是一個雙向TVS例子,它可以放置在一條通用數據線路上,用于系統(tǒng)級ESD保護。正常工作狀態(tài)下,雙向和單向TVS都為一個開路,并在ESD事件發(fā)生時接地。在雙向TVS情況下,只要D1和D2都不進入其擊穿區(qū)域,I/O線路電壓信號會在接地電壓上下擺動。當ESD電擊(正或者負)擊中I/O線路時,一個二極管變?yōu)檎蚱?,而另一個擊穿,從而形成一條通路,ESD能量立即沿這條通路接地。在單向TVS情況下,只要D2和Z1都不進入其擊穿區(qū)域,則電壓信號會在接地電壓以上擺動。當正ESD電擊擊中I/O線路時,D1變?yōu)檎蚱?,而Z1先于D2進入其擊穿區(qū)域;通過D1和Z1形成一條接地通路,從而讓ESD能量得到耗散。當發(fā)生負ESD事件時,D2變?yōu)檎蚱茫珽SD能量通過D2接地通路得到耗散。由于D1和D2尺寸可以更小、寄生電容更少,單向二極管可用于許多高速應用;D1和D2可以“隱藏”更大的齊納二極管Z1(大尺寸的原因是處理擊穿區(qū)域更多的電流)。[圖片] 系統(tǒng)級ESD保護的關鍵器件參數圖4顯示了TVS二極管電流與電壓特性的對比情況。盡管TVS是一種簡單的結構,但是在系統(tǒng)級ESD保護設計過程中仍然需要注意幾個重要的參數。這些參數包括擊穿電壓VBR、動態(tài)電阻RDYN、鉗位電壓VCL和電容。 圖4TVS二極管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圖片] 擊穿電壓正確選擇TVS的第一步是研究擊穿電壓(VBR)。例如,如果受保護I/O線路的最大工作電壓VRWM為5V,則在達到該最大電壓以前TVS不應進入其擊穿區(qū)域。通常,TVS產品說明書會包括具體漏電流的VRWM,它讓我們能夠更加容易地選擇正確的TVS。否則,我們可以選擇一個VBR(min)大于受保護I/O線路VRWM幾伏的TVS。動態(tài)電阻ESD是一種極速事件,也就是幾納秒的事情。在如此短的時間內,TVS傳導接地通路不會立即建立起來,并且在通路中存在一定的電阻。這種電阻被稱作動態(tài)電阻(RDYN),如圖5所示。[圖片] 理想情況下,RDYN應為零,這樣I/O線路電壓才能盡可能地接近VBR;但是,這是不可能的事情。RDYN的最新工業(yè)標準值為1?或者1?以下。利用傳輸線路脈沖測量技術可以得到RDYN。使用這種技術時,通過TVS釋放電壓,然后測量相應的電流。在得到不同電壓的許多數據點以后,便可以繪制出如圖6一樣的IV曲線,而斜線便為RDYN。圖6顯示了TPD1E10B06的RDYN,其典型值為~0.3?。[圖片] 鉗位電壓由于ESD是一種極速瞬態(tài)事件,I/O線路的電壓不能立即得到箝制。如圖7所示,根據IEC61000-4-2標準,數千伏電壓被箝制為數十伏。如方程式1所示,RDYN越小,鉗位性能也就越好:[圖片] 其中,IPP為ESD事件期間的峰值脈沖電流,而Iparasitic為通過TVS接地來自連接器的線路寄生電感。 圖78Kv接觸放電的ESD事件鉗位[圖片] 把鉗位電壓波形下面的區(qū)域想像成能量。鉗位性能越好,受保護ESD敏感型器件在ESD事件中受到損壞的機率也就越小。由于鉗位電壓很小,一些TVS可承受IEC模型的8kV接觸式放電,但是“受保護”器件卻被損壞了。

結論

由于 IC 工藝技術節(jié)點變得越來越小,它也越來越容易受到 ESD 損壞的影響,不管是在制造過程還是在終端用戶使用環(huán)境下。器件級 ESD 保護并不足以在系統(tǒng)層面為 IC 提供保護。我們應在系統(tǒng)級設計中使用獨立 TVS。在選擇某個 TVS 時,設計人員應注意一些重要參數,例如:VBR、RDYN、VCL 和電容等。

 

參考文獻

《系統(tǒng)級ESD/EMI保護設計指南》 www.ti.com/lit/SSZB130B

 

相關網站

ESD解決方案:http://www.ti.com.cn/product/cn/TPD1E10B06  

0
回復
qi8903
LV.6
4
2012-12-21 10:00
@老梁頭
由于IC損壞的影響,不管是在制造過程還是在終端用戶使用環(huán)境下。器件級ESD提供保護。我們應在系統(tǒng)級設計中使用獨立TVS時,設計人員應注意一些重要參數,例如:VBR、VCL參考文獻保護設計指南》www.ti.com/lit/SSZB130B 解決方案:http://www.ti.com.cn/product/cn/TPD1E10B06  
我頂
0
回復
luck_gfb
LV.7
5
2012-12-24 15:17
@老梁頭
由于IC損壞的影響,不管是在制造過程還是在終端用戶使用環(huán)境下。器件級ESD提供保護。我們應在系統(tǒng)級設計中使用獨立TVS時,設計人員應注意一些重要參數,例如:VBR、VCL參考文獻保護設計指南》www.ti.com/lit/SSZB130B 解決方案:http://www.ti.com.cn/product/cn/TPD1E10B06  

頂一個

0
回復
10227
LV.7
6
2013-01-14 09:36
@luck_gfb
頂一個
0
回復
2013-03-06 08:06
@老梁頭
由于IC損壞的影響,不管是在制造過程還是在終端用戶使用環(huán)境下。器件級ESD提供保護。我們應在系統(tǒng)級設計中使用獨立TVS時,設計人員應注意一些重要參數,例如:VBR、VCL參考文獻保護設計指南》www.ti.com/lit/SSZB130B 解決方案:http://www.ti.com.cn/product/cn/TPD1E10B06  

我有一款電源,OB2263IC 36W,在ESD 接觸放電實驗中,總有那么幾個會壞IC,分析是IC的VCC腳總是會壞,后換個IC 就好了,怎么回事?

0
回復
2013-03-17 10:14
@心碎的烏托邦
我有一款電源,OB2263IC36W,在ESD接觸放電實驗中,總有那么幾個會壞IC,分析是IC的VCC腳總是會壞,后換個IC就好了,怎么回事?

怎么 沒人回復呢?

0
回復
namin
LV.6
9
2013-03-19 15:20
@心碎的烏托邦
怎么沒人回復呢?
我做實驗的時候,IC的vcc對gnd 很容易就短路了,應該也是ic內部的esd壞了吧
0
回復
Haleliu
LV.4
10
2013-03-21 13:32

強烈支持樓主!

0
回復
2013-05-19 09:47
學習了!
0
回復
hwj5555
LV.4
12
2013-05-20 20:39
@浪跡云邊
學習了!
支持樓主!
0
回復
NutsGJ
LV.1
13
2013-06-25 20:06
@心碎的烏托邦
我有一款電源,OB2263IC36W,在ESD接觸放電實驗中,總有那么幾個會壞IC,分析是IC的VCC腳總是會壞,后換個IC就好了,怎么回事?
因為你的IC被打壞了。你在IC供電電容那里加個>VCC正常工作電壓的穩(wěn)壓管就OK了。當ESD放電時,VCC電壓瞬間爬升,直至擊穿穩(wěn)壓管,形成電流通路,使瞬間電流從穩(wěn)壓管過去,IC就不會被打死了
0
回復
fgxiong1321
LV.1
14
2013-08-29 21:49
@hwj5555
[圖片]支持樓主!
學習了
0
回復
crjab
LV.2
15
2013-08-30 07:57
@老梁頭
系統(tǒng)級ESD保護與器件級ESD保護的對比IC的ESD損壞可發(fā)生在任何時候,從裝配到板級焊接,再到終端用戶人機互動。ESD相關損壞最早可追溯到半導體發(fā)展之初,但在20世紀70年代微芯片和薄柵氧化FET應用于高集成IC以后,它才成為一個普遍的問題。所有IC都有一些嵌入式器件級ESD結構,用于在制造階段保護IC免受ESD事件的損壞。這些事件可由三個不同的器件級模型進行模擬:人體模型(HBM)、機器模型(MM)和帶電器件模型(CDM)。HBM用于模擬用戶操作引起的ESD事件,MM用于模擬自動操作引起的ESD事件,而CDM則模擬產品充電/放電所引起的ESD事件。這些模型都用于制造環(huán)境下的測試。在這種環(huán)境下,裝配、最終測試和板級焊接工作均在受控ESD環(huán)境下完成,從而減小暴露器件所承受的ESD應力。在制造環(huán)境下,IC一般僅能承受2-kVHBM的ESD電擊,而最近出臺的小型器件靜電規(guī)定更是低至500V。 盡管在廠房受控ESD環(huán)境下器件級模型通常已足夠,但在系統(tǒng)級測試中它們卻差得很遠。在終端用戶環(huán)境下,電壓和電流的ESD電擊強度要高得多。因此,工業(yè)環(huán)境使用另一種方法進行系統(tǒng)級ESD測試,其由IEC61000-4-2標準定義。器件級HBM、MM和CDM測試的目的都是保證IC在制造過程中不受損壞;IEC61000-4-2規(guī)定的系統(tǒng)級測試用于模擬現(xiàn)實世界中的終端用戶ESD事件。 IEC規(guī)定了兩種系統(tǒng)級測試:接觸放電和非接觸放電。使用接觸放電方法時,測試模擬器電極與受測器件(DUT)保持接觸。非接觸放電時,模擬器的帶電電極靠近DUT,同DUT之間產生的火花促使放電。 表1列出了IEC61000-4-2標準規(guī)定的每種方法的測試級別范圍。請注意,兩種方法的每種測試級別的放電強度并不相同。我們通常在4級(每種方法的最高官方標稱級別)以上對應力水平進行逐級測試,直到發(fā)生故障點為止。 表1接觸放電和非接觸放電方法的測試電平接觸式放電電平測試電壓(±kV)非接觸式放電電平測試電壓(±kV)1212242436364848 器件級模型和系統(tǒng)級模型有一些明顯的區(qū)別,表2列出了這些區(qū)別。表2中最后三個參數(電流、上升時間和電擊次數)需特別注意:l       電流差對于ESD敏感型器件是否能夠承受一次ESD事件至關重要。由于強電流可引起結點損壞和柵氧化損壞,8-kVHBM保護芯片(峰值電流5.33A)可能會因2-kVIEC模型電擊(峰值電流7.5A)而損壞。因此,系統(tǒng)設計人員不能把HBM額定值同IEC模型額定值混淆,這一點極為重要。l       另一個差異存在于電壓尖峰上升時間。HBM的規(guī)定上升時間為25ns。IEC模型脈沖上升時間小于1ns,其在最初3ns消耗掉大部分能量。如果HBM額定的器件需25ns來做出響應,則在其保護電路激活以前器件就已被損壞。l       兩種模型在測試期間所用的電擊次數不同。HBM僅要求測試一次正電擊和一次負電擊,而IEC模型卻要求10次正電擊和10次負電擊。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是,器件能夠承受第一次電擊,但由于初次電擊帶來的損壞仍然存在,其會在后續(xù)電擊中失效。圖1顯示了CDM、HBM和IEC模型的ESD波形舉例。很明顯,相比所有器件級模型的脈沖,IEC模型的脈沖攜帶了更多的能量。[圖片] 圖1器件級和IEC模型的ESD波形[圖片] TVS如何保護系統(tǒng)免受ESD事件的損害與ESD保護集成結構不同,IEC61000-4-2標準規(guī)定的模型通常會使用離散式獨立瞬態(tài)電壓抑制二極管,也即瞬態(tài)電壓抑制器(TVS)。相比電源管理或者微控制器單元中集成的ESD保護結構,獨立TVS成本更低,并且可以靠近系統(tǒng)I/O連接器放置,如圖2所示。[圖片] 共有兩種TVS:雙向和單向(參見圖3)。TITPD1E10B06便是一個雙向TVS例子,它可以放置在一條通用數據線路上,用于系統(tǒng)級ESD保護。正常工作狀態(tài)下,雙向和單向TVS都為一個開路,并在ESD事件發(fā)生時接地。在雙向TVS情況下,只要D1和D2都不進入其擊穿區(qū)域,I/O線路電壓信號會在接地電壓上下擺動。當ESD電擊(正或者負)擊中I/O線路時,一個二極管變?yōu)檎蚱?,而另一個擊穿,從而形成一條通路,ESD能量立即沿這條通路接地。在單向TVS情況下,只要D2和Z1都不進入其擊穿區(qū)域,則電壓信號會在接地電壓以上擺動。當正ESD電擊擊中I/O線路時,D1變?yōu)檎蚱?,而Z1先于D2進入其擊穿區(qū)域;通過D1和Z1形成一條接地通路,從而讓ESD能量得到耗散。當發(fā)生負ESD事件時,D2變?yōu)檎蚱?,ESD能量通過D2接地通路得到耗散。由于D1和D2尺寸可以更小、寄生電容更少,單向二極管可用于許多高速應用;D1和D2可以“隱藏”更大的齊納二極管Z1(大尺寸的原因是處理擊穿區(qū)域更多的電流)。[圖片] 系統(tǒng)級ESD保護的關鍵器件參數圖4顯示了TVS二極管電流與電壓特性的對比情況。盡管TVS是一種簡單的結構,但是在系統(tǒng)級ESD保護設計過程中仍然需要注意幾個重要的參數。這些參數包括擊穿電壓VBR、動態(tài)電阻RDYN、鉗位電壓VCL和電容。 圖4TVS二極管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圖片] 擊穿電壓正確選擇TVS的第一步是研究擊穿電壓(VBR)。例如,如果受保護I/O線路的最大工作電壓VRWM為5V,則在達到該最大電壓以前TVS不應進入其擊穿區(qū)域。通常,TVS產品說明書會包括具體漏電流的VRWM,它讓我們能夠更加容易地選擇正確的TVS。否則,我們可以選擇一個VBR(min)大于受保護I/O線路VRWM幾伏的TVS。動態(tài)電阻ESD是一種極速事件,也就是幾納秒的事情。在如此短的時間內,TVS傳導接地通路不會立即建立起來,并且在通路中存在一定的電阻。這種電阻被稱作動態(tài)電阻(RDYN),如圖5所示。[圖片] 理想情況下,RDYN應為零,這樣I/O線路電壓才能盡可能地接近VBR;但是,這是不可能的事情。RDYN的最新工業(yè)標準值為1?或者1?以下。利用傳輸線路脈沖測量技術可以得到RDYN。使用這種技術時,通過TVS釋放電壓,然后測量相應的電流。在得到不同電壓的許多數據點以后,便可以繪制出如圖6一樣的IV曲線,而斜線便為RDYN。圖6顯示了TPD1E10B06的RDYN,其典型值為~0.3?。[圖片] 鉗位電壓由于ESD是一種極速瞬態(tài)事件,I/O線路的電壓不能立即得到箝制。如圖7所示,根據IEC61000-4-2標準,數千伏電壓被箝制為數十伏。如方程式1所示,RDYN越小,鉗位性能也就越好:[圖片] 其中,IPP為ESD事件期間的峰值脈沖電流,而Iparasitic為通過TVS接地來自連接器的線路寄生電感。 圖78Kv接觸放電的ESD事件鉗位[圖片] 把鉗位電壓波形下面的區(qū)域想像成能量。鉗位性能越好,受保護ESD敏感型器件在ESD事件中受到損壞的機率也就越小。由于鉗位電壓很小,一些TVS可承受IEC模型的8kV接觸式放電,但是“受保護”器件卻被損壞了。
幫你頂上去~~~~~~~
0
回復
Dong東
LV.8
16
2014-07-27 21:19
路過 贊贊帖
0
回復
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