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或者說是項(xiàng)目需求
簡要說明:輸入390VDC電壓,輸出1000VDC,給電容充電,采用UC2846作為控制,全橋拓?fù)?;峰值功率預(yù)估為1000W;
變壓器電感量:
查看PQ5050的Al為6720nH/N2(這個其實(shí)是TDKPC44材料的參數(shù),PC40的沒找到。)
實(shí)際繞線匝數(shù)為26匝,得到的電感量為:26*26*6.72uH=4542uH,有25%的誤差,得最小約為3407uH,測得的變壓器原邊電感量實(shí)際為:4.436mH,在合理的范圍內(nèi)。
看圖說話:
圖1、不開氣隙變壓器原邊電感量:4.436mH
圖2、開氣隙 變壓器原邊電感量:493.2uH
圖3、不開氣隙 變壓器原邊漏感 2.91uH
圖4、開氣隙 變壓器原邊漏感 2.93uH
幾乎同樣的變壓器,我們發(fā)現(xiàn)開不開氣隙好像對于漏感影響并不大。(測試頻率1kHz)
那么就實(shí)際加載看看吧。
圖5、不開氣隙 變壓器原邊電壓約為45V;
圖6、開氣隙 變壓器原邊電壓約為44V;
圖7、不開氣隙 變壓器原邊電流1V;時間約420nS;
圖8、開氣隙 變壓器原邊電流1.78V;時間約620nS;
圖9、不開氣隙 變壓器原邊電壓約為90V;
圖10、開氣隙 變壓器原邊電壓約為90V;
圖11、不開氣隙 變壓器原邊電流2V;時間約380nS;
圖12、開氣隙 變壓器原邊電流3V;時間約500nS;
圖13、不開氣隙 變壓器原邊電壓約為140V;
圖14、開氣隙 變壓器原邊電壓約為136V;
圖15、不開氣隙 變壓器原邊電流3V;時間約370nS;
圖16、開氣隙 變壓器原邊電流4.36V;時間約480nS;
說明下:在測試過程中換過控制芯片,由于芯片內(nèi)部的延時是不固定的,典型值200nS,最大500nS,會導(dǎo)致電流檢測時,脈寬的關(guān)斷有延時,也就是說會導(dǎo)致占空比增大。在對比過程中,會不會是控制芯片的延時不同導(dǎo)致的脈寬不同,我也沒有辦法測試或者不在給予深究了。
測試條件是這樣,電源給電容充電,采用的是電流逐脈寬限制,剛開始充電時,變壓器相當(dāng)于短路,這時應(yīng)該是漏感的伏秒積等于漏感電流的乘積,測試為剛充電時電流逐脈寬限制階段;
計算:
為簡化計算步驟,L1為不開氣隙的漏感,L2為開氣隙的漏感;
電流:采樣電阻:30R,互感器輸入20A,輸出0.1A,匝比為200:1;
計算L1的漏感在不同電壓時分別為:
LI=Vt
L1分別為:3.04uH、2.57uH、2.59uH;
L2分別為:2.30uH、2.25uH、2.25uH;
開了氣隙在動態(tài)時,電感量居然會小一些?搞不懂呀,,(實(shí)際中的測量誤差不考慮在內(nèi))
看下電流的斜率:
L1i分別為:2.38V/us、5.26 V /us、8.1V/us
L2i分別為:2.87 V/us、6 V/us、8.95 V/us
從電流的變化來看,di/dt的斜率增加了,貌似開氣隙后,漏感居然真的減小了,,,!
歡迎大家討論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