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區(qū)電/光纜線路多采用管道和直埋方式,也有采用自設架空桿路或利用電力桿、電車桿、有線廣播電視桿等租桿掛線方式的。本文主要介紹城區(qū)電(光)纜線路不同敷設方式的防雷處理。
1.電纜線路間隔接地標準
電纜線路采取架空方式時,若采用吊掛式,應將電纜吊線作間隔出路,并與電纜金屬護套和屏蔽層相互搭接和接地。從任一接地點算起,每隔250m左右接地一次,最大接地間隔應不超過350m。當與電力線同桿時,吊線必須與垂直的電力接地線搭接。如采取支承式,也應將電纜護套內的加強構件作間隔接地處理。除電纜金屬屏蔽層兩端接地外,還應該在電纜接頭處連通,將電纜屏蔽層連通吊線一起做一次接地,屏蔽接地盡可能做在電纜接頭處。
1.2為了預防感應雷的侵害,架空市話電纜同一條路由上,市話電光纜數(shù)量一般不超過二條,最多不得超過四條。如采用電力桿租桿掛線方式或與電力線同桿架設時,一般不得超過2條。與10KV電力線同桿時,電力線在上,電話線在下,電力線最低點距離市話電纜垂直凈距應大于等于2.5m;與1KV電力線同桿時,兩線間凈距離應大于等于1.5m;與有線電視廣播同桿時,有線電視廣播線路應在上,電話線在下,兩線間凈距應大于等于1.2m;與無軌電車線(750V以下的直流電)同桿時,市話電纜也應該在最底層。
1.3電桿裝設避雷線的方法和標準
城市效區(qū)或較空曠區(qū)域周圍,沒有高大建筑和大樹時,電桿頂端必須裝設避雷裝置。電桿裝設避雷線的范圍主要是:城區(qū)線路裝有20對以上的分線設備或裝有交接箱、PCM(外圍設備控制模塊)、再生中繼器等的電桿(在電桿周圍10m范圍內如果有高于電桿的建筑物安裝了防雷裝置時)電桿可以不裝避雷線;市郊線路的角桿、分線桿、試線桿、跨越桿以及直線桿路上每隔5-10檔的電桿;在與10KV以上電力線交越的兩側電桿,遭受過雷電的電桿。
1.4電桿避雷線的安裝
一、水泥桿上有預留避雷線穿釘孔時,在桿稍上,應從穿釘螺母向上引出一根直徑4.0mm的鋼絲并高出桿頂10cm作為避雷線;在電桿下部的接地穿釘螺母處接出一根直徑為4.0mm的鋼絲入地,至地下70cm以下彎曲并水平延伸作為地線。
二、水泥桿上無預留避雷線穿釘孔時,在距桿頂下10cm處用直徑3.0mm鋼絲將避雷線(直徑4.0mm鋼絲)捆扎四圈固定,向上彎回從桿頂穿入桿身內,向下貫穿直至桿跟入地,再從桿底彎曲并水平延伸,避雷線應緊貼桿身超出桿頂10cm,桿身中間往下每隔50cm用直徑3.0mm鋼絲纏扎四圈固定。
三、利用電桿拉線作避雷線時,將直徑為4.0mm的鋼絲在距桿頂下10cm和60cm處各捆扎四圈后,壓入水泥桿拉線抱箍內;木桿上裝避雷線時,將直徑4.0mm的鋼絲用卡釘釘牢后,壓入拉線上把內。避雷線均超出桿頂10cm。水泥桿與木桿利用拉線作避雷線的安裝方法相同。
四、當市內桿路與高壓(10kv)電力線交越時,兩側的木桿可安裝放電間隙式避雷線,其安裝方法與規(guī)格同上所述。如交越處兩側為水泥桿時,其安裝方法及規(guī)格與上述相同,只是在水泥桿上每50cm改用3.0mm鋼絲纏扎四圈,固定避雷線。
五、避雷線在地下延伸線的長度與接地電阻,市內架空桿路的避雷線沿電桿桿身埋入地下后,在地面以下70cm處埋設一根4.0mm鋼絲作為地下延伸線,延伸長度由土質及接地電阻的要求決定。地下延伸線可以“蛇形”彎曲敷設,但不能盤圈。在市區(qū)內埋設地下延伸線,如因地形關系無法延伸埋設,允許將避雷線的下端編網形埋設在離地面1m以下。避雷線接地裝置也可以采取地氣棒接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