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思維導(dǎo)圖的第二篇,EMC三要素。說起三要素,相信大家都知道這是研究EMC問題的重要知識點,早已爛熟于心。于是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干擾源、耦合路徑、敏感設(shè)備。至于這個三要素有什么更深入的理解,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下面就我自己粗淺的理解,拿出來給各位小伙伴們分享一下。有哪里寫得不到位的地方,還請留言指出。
思維導(dǎo)圖之后,這里稍作總結(jié)。
關(guān)于干擾源這部分,通過思維導(dǎo)圖我試圖想表達的是,首先干擾源之所以能夠成為干擾源,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一個元器件或者一個電路之所以可以干擾其他電路或者設(shè)備,它是怎么樣的一個物理過程。其次,我們有了這個理論基礎(chǔ),就能明白在PCB布局布線的時候,為什么要減小環(huán)路面積。能明白為什么信號頻率越高,產(chǎn)生的干擾就越強。
耦合路徑這塊,我找了幾個示意圖。通過這幾張圖片的展示,對于干擾的耦合機理的描述,我個人感覺是比較簡潔形象。在電路設(shè)計時或者EMC整改時,可以以此為模型,幫助思考自己電路受干擾的耦合路徑在什么位置,從而如何提前避免或者縮小排查范圍定位問題點;
以上是今天分享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