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ZYL:
剛看完此貼,有幾個問題一直不解,談一下自己的看法,不妥,各位大師指正。一.沒有任何理論證明,輸出整流二極管兩端加RC能提髙效率,實際測試出來好像是提高1- 2個百分點,那是因為使用的議表頻率響應太差,對于頻率比較高的那部分功率沒測出來所造成的錯覺。實際上加RC后效率肯定更低。若加RC后能提高效率,請問是哪部分降低了消耗?不信可以做個實驗,把測試儀表的響應頻率提髙到5KHz以上,測試其效率。或將輸出帶電阻負載(滿載),用混合記錄儀記錄輸入整流,開關管,散熱器,變壓器,輸出整流,輸出負載在加RC前后的溫升情況也可基本清楚效率沒有提高。二,二極管的反向恢復時間和最大反向恢復電壓是二極管的固有特性,與外部沒有任何關系,之所以有反時恢復時間是因為內部PN結建立電場與外部電壓電場的滯后性造成的,二極管二端電壓表現(xiàn)為外部電壓與內部電場電壓之差,之所以會形成摟主25貼圖中在t1-t2間有段時間電流反向而電壓正向及在t3時刻達到最大反向恢復電壓就是因為上述原因。所以二極管上的尖峰電壓絕對不是二極管的反向恢復電流造成的,如果是它造成的應該與di/dt成正比,在t0-t2時刻di/dt是一樣的,那么在t0-t2時間二極管兩端電壓也應該一樣,在t2時刻di/dt最大,那么二極管兩端電壓也應最大,這顯然不符合實際情況,如果二極管的反向恢復電壓與反向恢復電流有關,最起碼在t2時刻它的反向恢復電壓會有所表現(xiàn),但我們看不到這種表現(xiàn)。三,二極管的反向恢復電流的斜率與外部回路阻抗有關。最大反向恢復電流與這個斜率有關,與反向恢復時間有關,與反向電壓大小有關。四,二極管的結電容實際就是表現(xiàn)為內部PN結的電場。所以如果沒有反向恢復時間,絕對不存在反向恢復電流(有分布電容但可不計),肖特基并不是沒有反向恢復時間,只不過相對而言比較短而已。五,小功率用DCM,大功率用CCM沒有任何依據(jù),DCM初級電流尖峰大這句話我真是理解不了。在揄出功率和初級電感相同的情況下(通過改變次級匝數(shù)可在DCM和CCM之間轉換),CCM的電流峰值肯定要大于DCM的電流嶧值,相同的磁芯CCM的最大輸出功率肯定要小于DCM的最大輸出功率。因為對CCM而言輸出功率W=LIp2^2/2-LIp1^2/2,對DCM而言輸出功率W=LIp2^2/2,所以CCM的Ip2肯定要大于DCM的Ip2(假設效率相等,都為100%)。得出的結論和上面完全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