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xù)上一貼。純手敲打的字,有錯誤的地方請指正。
fm<fs<fr的工作特性分析(斷續(xù)模式,DCM):
fm<fs<fr是LLC諧振變換器最理想的工作狀態(tài),也是實際應用中設計的模態(tài),變換器的原邊開關管能實現(xiàn)ZVS,副邊開關管實現(xiàn)ZCS,也就是軟開關模式,能提高變換器的效率,主要工作波形如下圖:
該工作模式下有6個模態(tài):
模態(tài)1[t0~t1]:在t0時刻,Q1導通。變換器位于感性工作區(qū),電流相位滯后電壓相位,ir為負向逐漸減小趨勢流過Q1續(xù)流,在該階段內(nèi)ir<im,變壓器原邊電流值為im-ir,變壓器副邊有能量輸出,D1導通,變換器輸出電壓為Uo,變壓器原邊電壓被鉗位為nUo,Lm兩端也被鉗位,此模態(tài)為Lr和Cr二元諧振,變換器諧振頻率為fr,負載能量由Lm提供。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模態(tài)之前的Q1導通ZVS之前的情形:ir通過Doss1續(xù)流,那么Q1在導通時諧振電流流過Q1實現(xiàn)的零電壓導通。
模態(tài)2[t1~t2]:在t1時刻ir由負減小到過零點,續(xù)流完成,然后ir換向為正向流過Q1,變壓器原邊電流ip=im+ir,D1依然保持開通狀態(tài),Lm兩端電壓被鉗位為nUo,此模態(tài)下為Lr和Cr二元諧振,變換器諧振頻率為fr,負載能量由輸入源提供。
模態(tài)3[t2~t3]:該階段ir正向繼續(xù)上升,在t2時刻im過零點然后開始換向為正向,變壓器原邊ip=ir-im;Lm繼續(xù)被充電,im繼續(xù)線性增加;在t3時刻im=ir,在這時沒有電流流入變壓器原邊,也即是進入了斷續(xù)模式,ip=im-ir=0,副邊輸出電流也變?yōu)?,流過副邊整流二極管的電流也較小值零,所以實現(xiàn)了副邊整流二極管的ZCS。
模態(tài)4[t3~t4]:這個階段比較特殊,也是fm<fs<fr工作模態(tài)下的典型特征,在該階段ir持續(xù)與im相等,變壓器原邊沒有電流流入,不參與能量的傳輸,相當于變換器與輸出端隔離了,副邊二極管D1和D2全部截至。Lm脫離被鉗位的狀態(tài),開始參與到了諧振狀態(tài),由Cr、Lr和Lm進行三元諧振,諧振頻率為fm,負載能量由輸出端的濾波電容Co提供。
模態(tài)5[t4~t5]:在t4時刻Q1關斷,開始進入死區(qū)時間,im給Coss1充電,給Coss2放電,在t5時刻完成開關器件的充放電過程。與上個階段一樣,im=ir,沒有諧振電流在變換器內(nèi)傳輸,由Cr、Lr和Lm進行三元諧振,諧振頻率為fm,負載能量由輸出端的濾波電容Co提供。
模態(tài)6[t5~t6]:在t5時刻后ir經(jīng)過Doss2續(xù)流,副邊整流二極管D2導通,Lm被前位于-nUo,Lm不再參與諧振,此模態(tài)下變?yōu)長r和Cr二元諧振,變換器諧振頻率增大為fr,負載能量由Lm提供。
fs=fr的工作特性分析(臨界模式,BCM):
在fs=fr的工作模態(tài)與上述的fm<fs<fr工作模態(tài)基本類似,不過少了一個階段4[t3~t4]。LLC諧振變換器斷續(xù)和臨界工作模式就是在這里進行區(qū)分的,在臨界工作模式副邊的二極管由斷續(xù)導通變?yōu)榱伺R界導通模態(tài)。臨界模式下的諧振變換器主要工作波形如下圖:
總結:LLC變換器的三種工作模式fs>fr、fm<fs<fr和fs=fr的各個模態(tài)分析原邊均能夠通過開關管的體二極管進行反向續(xù)流,從而達到開關管的ZVS目的;不過fm<fs<fr工作模式下,在實現(xiàn)原邊開關管的ZVS的同時,副邊整流二極管可以實現(xiàn)ZCS,實現(xiàn)軟開關;而fs>fr的連續(xù)工作模式下,不能實現(xiàn)副邊整流二極管的ZCS,所以不推薦LLC工作在該模態(tài)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