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KW大功率逆變電源,初級繞組在里面還是外面好?!!!
請大俠救急!推挽電路12V變220V1800W逆變電源,初級銅帶是安排在里面好還是外面好?為啥我的在里面或是外面,變壓器都發(fā)熱嚴(yán)重啊!!!!!第一次做這么大輸入電流的逆變電源請各位大俠不吝指導(dǎo)!先發(fā)一張請?zhí)?搞好了請大家吃飯.
全部回復(fù)(41)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木劍
書上說先繞初級的好,這樣可以減小漏磁以減小空載電流
一、1800w,12V的逆變器,電流就將近在200A左右,采用再好的變壓器,任你怎樣更改變壓器的參數(shù)繞法,始終發(fā)熱量集與一身,再大的努力都將是發(fā)熱太大,得不嘗矢.可采取兩個或多個變壓器來并聯(lián)分擔(dān),但在注意并聯(lián)時的各變壓器的電流分配問題.
二、逆變器的PWM初級是工作在全橋還是推挽狀態(tài)下?如在推挽狀態(tài)下,變壓器可采用三明治的多股并繞法,先繞初級一個繞組,再繞次級繞組的一半,再進(jìn)行初級的另一組的并繞,最后再進(jìn)行次級另一半的完成.
三、逆變器工作時,變壓器溫升高以外,同時MOSFET的左右推挽管發(fā)熱量對稱嗎?如果不對稱原因有三:1)、你的LAYOUT就有問題,電流分布不均;2)、變壓器的匝比、參數(shù)、繞法有問題;3)、PWM的工作頻率就不對;
四、空載工作時MOSFET左右溫升對稱嗎?電流大嗎?請更改變壓器參數(shù),適當(dāng)?shù)卦龃?減小驅(qū)動電阻.
二、逆變器的PWM初級是工作在全橋還是推挽狀態(tài)下?如在推挽狀態(tài)下,變壓器可采用三明治的多股并繞法,先繞初級一個繞組,再繞次級繞組的一半,再進(jìn)行初級的另一組的并繞,最后再進(jìn)行次級另一半的完成.
三、逆變器工作時,變壓器溫升高以外,同時MOSFET的左右推挽管發(fā)熱量對稱嗎?如果不對稱原因有三:1)、你的LAYOUT就有問題,電流分布不均;2)、變壓器的匝比、參數(shù)、繞法有問題;3)、PWM的工作頻率就不對;
四、空載工作時MOSFET左右溫升對稱嗎?電流大嗎?請更改變壓器參數(shù),適當(dāng)?shù)卦龃?減小驅(qū)動電阻.
0
回復(fù)
@alina594
一、1800w,12V的逆變器,電流就將近在200A左右,采用再好的變壓器,任你怎樣更改變壓器的參數(shù)繞法,始終發(fā)熱量集與一身,再大的努力都將是發(fā)熱太大,得不嘗矢.可采取兩個或多個變壓器來并聯(lián)分擔(dān),但在注意并聯(lián)時的各變壓器的電流分配問題.二、逆變器的PWM初級是工作在全橋還是推挽狀態(tài)下?如在推挽狀態(tài)下,變壓器可采用三明治的多股并繞法,先繞初級一個繞組,再繞次級繞組的一半,再進(jìn)行初級的另一組的并繞,最后再進(jìn)行次級另一半的完成.三、逆變器工作時,變壓器溫升高以外,同時MOSFET的左右推挽管發(fā)熱量對稱嗎?如果不對稱原因有三:1)、你的LAYOUT就有問題,電流分布不均;2)、變壓器的匝比、參數(shù)、繞法有問題;3)、PWM的工作頻率就不對;四、空載工作時MOSFET左右溫升對稱嗎?電流大嗎?請更改變壓器參數(shù),適當(dāng)?shù)卦龃?減小驅(qū)動電阻.
首先感謝“alina594”大俠這么晚還回貼!我這個電路是推挽方式,按照你的第“二”種繞法的話不會人為增加兩初級的不平衡度?以前的做法都是兩初級緊艾著一起繞制,要么同時放在里面、中間或外面,這種分開的繞法還沒有嘗試過,不知道會是怎樣的結(jié)果.不知道“alina594”大俠在這種繞法上是不是有獨特的地方?怎樣控制兩繞組間漏感引起的不平衡問題?對了我這個電路是3525和B647,D667驅(qū)動的,芯片供電由一個小DC/DC提供,很穩(wěn)定的!
0
回復(fù)
@alina594
一、1800w,12V的逆變器,電流就將近在200A左右,采用再好的變壓器,任你怎樣更改變壓器的參數(shù)繞法,始終發(fā)熱量集與一身,再大的努力都將是發(fā)熱太大,得不嘗矢.可采取兩個或多個變壓器來并聯(lián)分擔(dān),但在注意并聯(lián)時的各變壓器的電流分配問題.二、逆變器的PWM初級是工作在全橋還是推挽狀態(tài)下?如在推挽狀態(tài)下,變壓器可采用三明治的多股并繞法,先繞初級一個繞組,再繞次級繞組的一半,再進(jìn)行初級的另一組的并繞,最后再進(jìn)行次級另一半的完成.三、逆變器工作時,變壓器溫升高以外,同時MOSFET的左右推挽管發(fā)熱量對稱嗎?如果不對稱原因有三:1)、你的LAYOUT就有問題,電流分布不均;2)、變壓器的匝比、參數(shù)、繞法有問題;3)、PWM的工作頻率就不對;四、空載工作時MOSFET左右溫升對稱嗎?電流大嗎?請更改變壓器參數(shù),適當(dāng)?shù)卦龃?減小驅(qū)動電阻.
第二種繞法可以增加緊耦合,但是否也會增加分布電容啊.
0
回復(fù)
@voltec
首先感謝“alina594”大俠這么晚還回貼!我這個電路是推挽方式,按照你的第“二”種繞法的話不會人為增加兩初級的不平衡度?以前的做法都是兩初級緊艾著一起繞制,要么同時放在里面、中間或外面,這種分開的繞法還沒有嘗試過,不知道會是怎樣的結(jié)果.不知道“alina594”大俠在這種繞法上是不是有獨特的地方?怎樣控制兩繞組間漏感引起的不平衡問題?對了我這個電路是3525和B647,D667驅(qū)動的,芯片供電由一個小DC/DC提供,很穩(wěn)定的!
注意高頻大電流的集膚效應(yīng)和鄰近效應(yīng),應(yīng)該是采用夾心繞法比較好,注意要將初級分3-4層分組繞制,然后將線頭合并引出才可以,電流密度一般只能取到3A/mm2左右,過高的載流密度會加劇鄰近效應(yīng)的影響.鄰近效應(yīng)不管是交流還是直流都有.如果你是采用推挽方式,建議磁心不留器隙以減少圈數(shù),此外,為防止單向偏磁,還建議采用UC3846,UC3825之類的電流型控制PWM IC,可有效地防止單向偏磁.
0
回復(fù)
@lyticast
注意高頻大電流的集膚效應(yīng)和鄰近效應(yīng),應(yīng)該是采用夾心繞法比較好,注意要將初級分3-4層分組繞制,然后將線頭合并引出才可以,電流密度一般只能取到3A/mm2左右,過高的載流密度會加劇鄰近效應(yīng)的影響.鄰近效應(yīng)不管是交流還是直流都有.如果你是采用推挽方式,建議磁心不留器隙以減少圈數(shù),此外,為防止單向偏磁,還建議采用UC3846,UC3825之類的電流型控制PWMIC,可有效地防止單向偏磁.
SG3525,UC3846之類的IC都是可以直接推動MOSFET的,加了晶體管純粹是畫蛇添足.有時候效果適得其反.
0
回復(fù)
@voltec
首先感謝“alina594”大俠這么晚還回貼!我這個電路是推挽方式,按照你的第“二”種繞法的話不會人為增加兩初級的不平衡度?以前的做法都是兩初級緊艾著一起繞制,要么同時放在里面、中間或外面,這種分開的繞法還沒有嘗試過,不知道會是怎樣的結(jié)果.不知道“alina594”大俠在這種繞法上是不是有獨特的地方?怎樣控制兩繞組間漏感引起的不平衡問題?對了我這個電路是3525和B647,D667驅(qū)動的,芯片供電由一個小DC/DC提供,很穩(wěn)定的!
逆變器是DC TO AC的產(chǎn)品不同與AC TO DC,且你的電路又是推挽的,又何嘗要去考慮到變壓器的漏感呢!這種繞法我們一直在使用,關(guān)且我現(xiàn)在做的功率還是你的倍數(shù)關(guān)系呢!3525用在前級也是一種較好的IC,因為你用的B647,D667管子是通過一個幾十R的電阻到3625的圖騰輸出的,所以你也應(yīng)對此電阻在實驗中做適當(dāng)?shù)恼{(diào)節(jié),建意采用的驅(qū)動管的導(dǎo)通電流較大的,而非功率大的為好!因為你的3525是一個小的DC/DC提供,不要人為地加入了電源的輸入紋波,且最好是其它的苡片的供電如也是從小DC提供的話最好有一個電感將VCC隔開.
我不知你的變壓器的初級是多少的,如是12V輸入,可將圈數(shù)盡可能地減少,利于損耗最小,同時如果你的變壓器初級采用銅帶來做就最好是銅帶引出腳,不要在銅帶的輸入端再用銅線焊接后引出,這樣會是瓶頸的200A通過你說能不發(fā)熱嗎!或者是多股銅線并起來代替銅帶.不要忘了,并線不能焊接在變壓器的PIN腳上,一定要銅線直插機板呀.
另一方面你可看看你的左右MOSFET在帶輕載時其尖鋒電壓是不同的,一個超出了很多,可能在50V以上(針對12V來說),而另一可能在30V左右,這就是你的MOSFET的驅(qū)動電阻不當(dāng),當(dāng)然跟驅(qū)動管也有關(guān)啰!再者就是你在LAYOUT時可能沒有注意A、B輸出交義或以重地平行所致.(同時我講這話是有前提的,就是你的變壓器匝比是正確的,且PWM的脈寬深度不是很大的前提)!
我不知你的變壓器的初級是多少的,如是12V輸入,可將圈數(shù)盡可能地減少,利于損耗最小,同時如果你的變壓器初級采用銅帶來做就最好是銅帶引出腳,不要在銅帶的輸入端再用銅線焊接后引出,這樣會是瓶頸的200A通過你說能不發(fā)熱嗎!或者是多股銅線并起來代替銅帶.不要忘了,并線不能焊接在變壓器的PIN腳上,一定要銅線直插機板呀.
另一方面你可看看你的左右MOSFET在帶輕載時其尖鋒電壓是不同的,一個超出了很多,可能在50V以上(針對12V來說),而另一可能在30V左右,這就是你的MOSFET的驅(qū)動電阻不當(dāng),當(dāng)然跟驅(qū)動管也有關(guān)啰!再者就是你在LAYOUT時可能沒有注意A、B輸出交義或以重地平行所致.(同時我講這話是有前提的,就是你的變壓器匝比是正確的,且PWM的脈寬深度不是很大的前提)!
0
回復(fù)
@alina594
逆變器是DCTOAC的產(chǎn)品不同與ACTODC,且你的電路又是推挽的,又何嘗要去考慮到變壓器的漏感呢!這種繞法我們一直在使用,關(guān)且我現(xiàn)在做的功率還是你的倍數(shù)關(guān)系呢!3525用在前級也是一種較好的IC,因為你用的B647,D667管子是通過一個幾十R的電阻到3625的圖騰輸出的,所以你也應(yīng)對此電阻在實驗中做適當(dāng)?shù)恼{(diào)節(jié),建意采用的驅(qū)動管的導(dǎo)通電流較大的,而非功率大的為好!因為你的3525是一個小的DC/DC提供,不要人為地加入了電源的輸入紋波,且最好是其它的苡片的供電如也是從小DC提供的話最好有一個電感將VCC隔開.我不知你的變壓器的初級是多少的,如是12V輸入,可將圈數(shù)盡可能地減少,利于損耗最小,同時如果你的變壓器初級采用銅帶來做就最好是銅帶引出腳,不要在銅帶的輸入端再用銅線焊接后引出,這樣會是瓶頸的200A通過你說能不發(fā)熱嗎!或者是多股銅線并起來代替銅帶.不要忘了,并線不能焊接在變壓器的PIN腳上,一定要銅線直插機板呀.另一方面你可看看你的左右MOSFET在帶輕載時其尖鋒電壓是不同的,一個超出了很多,可能在50V以上(針對12V來說),而另一可能在30V左右,這就是你的MOSFET的驅(qū)動電阻不當(dāng),當(dāng)然跟驅(qū)動管也有關(guān)啰!再者就是你在LAYOUT時可能沒有注意A、B輸出交義或以重地平行所致.(同時我講這話是有前提的,就是你的變壓器匝比是正確的,且PWM的脈寬深度不是很大的前提)!
用銅帶分段繞確實可以減少漏感,單寄生電容也大大增加了,這個電容反復(fù)充放電也很了得,當(dāng)然你的電流密度是太大了,3A還差不多,沒計算一下繞組直流電阻及溫升?就算只有1毫歐也了不得!我碰到的情況比你還糟糕,后來只好降低頻率用多股線,當(dāng)然輸入電流比你的小,只有120A不到
0
回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