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第一部分:較簡單的順序?qū)舆M繞法(非三明治,不含內(nèi)屏蔽)
Lp={1.2*MLT*Np^2[c+(b1+b2)/3]X0.01}/a (uH)
其中:MLT為初級平均每匝長度(CM)
C為初次級最近距離
b1為初級深度,b2為次級繞組深度
a為繞組寬度。單位均為CM
三明治繞法和其他復雜繞法筆者正在測試研究中。。。
這是第一部分:較簡單的順序?qū)舆M繞法(非三明治,不含內(nèi)屏蔽)
Lp={1.2*MLT*Np^2[c+(b1+b2)/3]X0.01}/a (uH)
其中:MLT為初級平均每匝長度(CM)
C為初次級最近距離
b1為初級深度,b2為次級繞組深度
a為繞組寬度。單位均為CM
三明治繞法和其他復雜繞法筆者正在測試研究中。。。
高手都潛水了,只好本人自愚自樂了,
今天下午我做了一些測試,發(fā)現(xiàn)調(diào)換初次級對漏感機會沒有影響。
但是發(fā)現(xiàn)另外一個問題,即平均每匝長度是如何計算的?我發(fā)現(xiàn)用公式算和實際測量MLT還是有誤差的,因為用公式算是假想繞組一周長方形的,而實際上由于導角R的存在,繞組是類似于操場的橢圓形。
呼叫高手指點,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歡迎大家指引,別讓本貼沉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