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激電路工作模式一般有三種,斷續(xù)模式(DCM),連續(xù)模式(CCM),臨界模式(CRM)
以下的推導公式,前期條件是你必須認識到反激變壓器他的本質(zhì)是個電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變壓器。
Z版,理解不對啊,CCM和DCM的根本區(qū)別在于能量是否完全傳遞,而不是導通時間。
CCM:0.5*Lp*(Ip2-I12)*fsw=Vout*Iout/efficiency, 令deltI=Krp*Ip,則Ip=Vin*Ton/Lp*Krp,I1=(1-Krp)*Vin*Ton/Lp*Krp,所以Ip2-I12=(2-Krp)/Krp*(Vin*Ton/Lp)2,于是CCM就比DCM多了一個系數(shù)(2-Krp)/Krp。而同樣開關頻率和輸出功率條件下,DCM的Ip等于CCM的(Ip+I1),所以令deltI=Krf*(Ip+I1),則CCM就只比DCM多一個1/Krf,而DCM條件下Krf=1,因此就有了通用公式:Lp=(Vin*D)2/2Pin*fsw*Krf。
高手,總算有人能看懂推導過程了
原理是一樣的,具體還是體現(xiàn)在導通時間上,DCM完全傳輸能量,還要留有足夠時間給死區(qū),否則DCM模式將進入臨界模式或CCM模式,這里推導是變化器完全在DCM模式,只不過推導是將修正系數(shù)量化了
哎!現(xiàn)在很多人都特別熱衷于軟件計算,很少有人會像二位認真研究計算過程。我的計算方法可能跟大家不同,非?;靵y,只到現(xiàn)在,不論什么變壓器,不管多大功率,我的標準計算流程還是:
一支筆、一張紙、一臺電腦、一臺繞線機...........
先估計功率元件及磁芯,再確定繞組結(jié)構(gòu),簡單的計算幾個參數(shù),所有繞組確定每路盡量平鋪一層,繞了多少是多少,同時將實際參數(shù)輸入軟件同步修正,觀察各相關參數(shù)的變化趨勢,最終的匝比和線徑再稍微調(diào)整來滿足生產(chǎn)工藝。
這一招屢試不爽............
不同的輸入、輸出電壓/電流及不同結(jié)構(gòu)的磁芯,考慮到各種原因,參數(shù)可能差別較大,我的計算流程是似乎反過來的,準確來說應該是驗算??赡苁鞘躊I的影響較大,不過,他們的計算流程確實非常不錯!
一下來個KRP,一下又來個KRF,偶差點暈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