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CB的EMC設計考慮中,復雜的項目系統我們需要使用PCB的多層板設計。就需要注意層的設置;在產品的EMC設計中,除了元器件的選擇和電路設計之外,良好的PCB設計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我在前期講過開關電源的PCB設計更是如此!
PCB設計的架構模型
PCB的EMC設計的關鍵是:盡可能減小回路面積,讓回流路徑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流動!
而層的設計是PCB的基礎,如何做好PCB層設計才能讓PCB的EMC效果最優(yōu)呢?
一、PCB層的設計思路
PCB疊層EMC規(guī)劃與設計思路的核心就是合理規(guī)劃信號回流路徑,盡可能減小信號從單板鏡像層的回流面積,使得磁通對消或最小化。
1.單板鏡像層
鏡像層是PCB內部臨近信號層的一層完整的敷銅平面層(電源層、接地層)。
主要有以下作用:
(1)降低回流噪聲:鏡像層可以為信號層回流提供低阻抗路徑,尤其在電源分布系統中有大電流流動時,鏡像層的作用更加明顯。
(2)降低EMI:鏡像層的存在減少了信號和回流形成的閉合環(huán)的面積,降低了EMI;
(3)降低串擾:有助于控制高速數字電路中信號走線之間的串擾問題,改變信號線距鏡像層的高度,就可以控制信號線間串擾,高度越小,串擾越小;
(4)阻抗控制,防止信號反射。
2.鏡像層的選擇
(1)電源、地平面都能用作參考平面,且對內部走線有一定的屏蔽作用;
(2)相對而言,電源平面具有較高的特性阻抗,與參考電平存在較大的電勢差,同時電源平面上的高頻干擾相對比較大;
(3)從屏蔽的角度,地平面一般均作了接地的處理,并作為基準電平參考點,其屏蔽效果遠遠優(yōu)于電源平面;
(4)選擇參考平面時,應優(yōu)選地平面,次選電源平面;
二、磁通對消原理理論
根據麥克斯韋方程,分立的帶電體或電流,它們之間的一切電及磁作用都是通過它們之間的中間區(qū)域傳遞的,不論中間區(qū)域是真空還是實體物質。
在PCB中磁通總是在傳輸線中傳播的,如果射頻回流路徑平行靠近其相應的信號路徑,則回流路徑上的磁通與信號路徑上的磁通是方向相反的,這時它們相互疊加,則得到了通量對消的效果。
三、磁通對消的本質
磁通對消的本質就是信號回流路徑的控制,具體設計思路圖如下:
四、右手定則解釋磁通對消效果
如何用右手法則來解釋信號層與地層相鄰時磁通對消效果,解釋如下:
(1)當導線上有電流流過時,導線周圍便會產生磁場,磁場的方向以右手法則來確定。
(2)當有兩條彼此靠近且平行的導線,如下圖所示,其中一個導體的電流向外流出,另一個導體的電流向內流入,如果流過這兩根導線的電流分別是信號電流和它的回流電流,那么這兩個電流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所以它們的磁場也是大小相等,而方向是相反的,因此能相互抵消。
注意:對于2層板和4層板的設計目前我們從應用的角度來看,我相信大多數電子工程師在設計應用上基本問題不大!
簡單說明一下如下:
我提供參考建議如下:
●2-4層板布線,盡量用專門一層作為地平面;有利于減小高頻噪聲。
●良好的接地線寬度必須>100mil;(1mil=1/1000inch=0.00254cm=0.0254mm)
●<100mil地線寬度只能作為電氣接地;
●地線盡量避免跳線、過孔連接或通過單一過孔連接;
●當地線和其它線路沖突時優(yōu)先地線走線。
五、對于六層板設計我通過如下實例進行分析
1.對于六層板,優(yōu)先考慮方案3
我進行PCB的架構分析:
(1)由于信號層與回流參考平面相鄰,S1、S2、S3相鄰地平面,有最佳的磁通抵消效果,優(yōu)選布線層S2,其次S3、S1。
(2)電源平面與GND平面相鄰,平面間距離很小,有最佳的磁通抵消效果和低的電源平面阻抗。
(3)主電源及其對應的地布在4、5層,層厚設置時,增大S2-P之間的間距,縮小P-G2之間的間(相應縮小G1-S2層之間的間距),以減小電源平面的阻抗,減少電源對S2的影響。
3.對于六層板,備選方案4
我進行PCB的架構分析:
對于局部、少量信號要求較高的場合,方案4比方案3更適合,它能提供極佳的布線層S2。
4.最差EMC效果,方案2
我進行PCB的架構分析:
此種結構,S1和S2相鄰,S3與S4相鄰,同時S3與S4不與地平面相鄰,磁通抵消效果差。
我對于多層板的PCB設計架構思路總結:
PCB層設計具體原則:
(1)元件面、焊接面下面為完整的地平面(屏蔽);
(2)盡量避免兩信號層直接相鄰;
(3)所有信號層盡可能與地平面相鄰;
(4)高頻、高速、時鐘等關鍵信號布線層要有一相鄰地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