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inux內核的系統(tǒng)按照文件系統(tǒng)層次規(guī)范[1]的規(guī)定,處于/以下的兩層層次中不同的發(fā)行版都應該具有相同的文件層次,比如說無論是ubuntu還是centos,都需要有/dev, /var/log, /usr/lib, /usr/bin等目錄,用于儲存特定內容的文件。雖然這里的內容,都將基于ubuntu 16.04作出描述,不過大部分應該在其他linux發(fā)行版上都可以通用。
/etc目錄下
系統(tǒng)的主要配置文件主要都集中在/etc目錄下,主要都有賬戶的信息,啟動文件等。
- /etc/fstab :用于開機自動掛載文件,當添加新的硬盤或者儲存設備需要開機自動掛載時需要在文件中指定,注意,根目錄/是必須掛載的,而且一定是先于其他掛載點掛載。如果某個設備已經拔出,而這個文件沒有更新這個信息,那么開機自檢時就會嘗試去掛載這個設備,導致自檢失敗。注意到在這個文件中也可以指定/boot的掛載,如果你的/boot發(fā)生了變化移到其他硬盤了,需要在這里指定。
- /etc/sudoers:該文件允許特定用戶像root用戶一樣使用各種各樣的命令,而不需要root用戶的密碼,同時該文件可以指定某些用戶為root用戶。
- /etc/shadow:儲存root用戶的密碼,經過加密??梢灾付ㄙ~號密碼的過期時間等。[3]
- /etc/group:存儲關于工作組信息的配置文件,紀錄了某個工作組下所包含的用戶等。
- /etc/passwd:是系統(tǒng)識別用戶的一個文件,系統(tǒng)所有的用戶都在這里有登錄記載;當我們以beinan 這個賬號登錄時,系統(tǒng)首先會查閱/etc/passwd文件,看是否有beinan 這個賬號,然后確定beinan的UID,通過UID 來確認用戶和身份,如果存在則讀取/etc/shadow影子文件中所對應的beinan的密碼;如果密碼核實無誤則登錄系統(tǒng),讀取用戶的配置文件[2]
- /etc/rc.local:用于設置一些自啟動的程序,在exit 0之前添加腳本即可開機自啟動,比如ftp服務等。
- /etc/hostname:本機的主機名。
- /etc/hosts:可以配置一些主機的ip到hosts名字的映射。比如: 192.168.0.100 host_1
- /etc/init.d:放置一些服務腳本的目錄,ftp包括ss等都在里面。
家目錄下的一些配置文件
自己的家目錄下也通常會有一些配置文件,通常都是隱藏文件,需要用ls -a才能看到。[4,5]
- .vimrc:是vim的配置文件.bashrc:用于自定義你的bash,可以定義快捷鍵等。
- .profile:可以設定本用戶專有的路徑,環(huán)境變量。
配置完了.bashrc和.profile之后,如果需要立刻生效,用source ~/.bashrc或者source ~/.profile。
Reference
[1]. Filesystem Hierarchy Standard
[2]. https://www.cnblogs.com/xuha0/p/5519232.html
[3]. https://www.cnblogs.com/hiccup/p/4300963.html
[4]. https://linux.cn/article-9298-1.html
[5]. https://www.cnblogs.com/hongzg1982/articles/2101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