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總結了晶體管與繼電器輸出PLC的五點不同,歡迎大家一起來探討。
1、晶體管過載能力小于繼電器過載的能力
一般來說,存在沖擊電流較大的情況時(例如燈泡、感性負載等),晶體管過載能力較小,需要降額更多。
2、在額定工作情況下,繼電器有動作次數壽命,晶體管只有老化沒有使用次數限制
繼電器是機械元件所以有動作壽命,晶體管是電子元件,只有老化,沒有使用次數限制。繼電器的每分鐘開關次數也是有限制的,而晶體管則沒有。
3、負載電壓、電流類型不同
負載類型:晶體管只能帶直流負載,而繼電器帶交、直流負載均可。
電流:晶體管電流 0.2A-0.3A,繼電器 2A。
電壓:晶體管可接直流 24V(一般最大在直流 30V 左右,繼電器可以接直流 24V 或交流 220V。
4、晶體管響應速度快于繼電器
繼電器輸出型原理是 CPU 驅動繼電器線圈,令觸點吸合,使外部電源通過閉合的觸點驅動外部負載,其開路漏電流為零,響應時間慢(約 10ms)。
5、負載能力不同
晶體管帶負載的能力小于繼電器帶負載的能力,用晶體管時,有時候要加其他東西來帶動大負載(如繼電器,固態(tài)繼電器等)。
總結
晶體管輸出型原理是 CPU 通過光耦合使晶體管通斷,以控制外部直流負載,響應時間快(約 0.2ms 甚至更小)。晶體管輸出一般用于高速輸出,如伺服/步進等,用于動作頻率高的輸出:如溫度PID控制, 主要用在步進電機控制,也有伺服控制,還有電磁閥控制(閥動作頻率高)。 晶體管主要用于定位控制,要用晶體的輸出來發(fā)出脈沖。而繼電器是不能用發(fā)出脈沖的,也就不能定位控制了。如果用繼電器去控制定位伺服或是步進的話就還要加定位模塊,經濟上不劃算。而用一個晶體管輸出的就可以控制伺服等。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電源網。本網站原創(chuàng)內容,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本網站轉載的內容(文章、圖片、視頻)等資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我們采用了您不宜公開的文章或圖片,未能及時和您確認,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請電郵聯(lián)系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處理措施;歡迎投稿,郵箱∶editor@netbroad.com。
非常見問題解答第222期:開關模式電源問題分析及其糾正措施:晶體管時序和自舉電容問題 | 24-10-17 16:03 |
---|---|
『新品速遞』緊湊設計,凌科電纜組件為PLC提供高可靠連接! | 24-10-10 16:32 |
Transphorm 最新技術白皮書: 常閉耗盡型 (D-Mode)與增強型 (E-Mode) 氮化鎵晶體管的優(yōu)勢對比 | 23-10-19 14:28 |
高性能、高魯棒性的ADC如何應對現代工業(yè)應用的設計挑戰(zhàn) | 23-09-28 15:21 |
英國Pickering公司推出新款微波開關設計工具 ,幫助簡化LXI微波開關和繼電器系統(tǒng)的配置 | 23-06-21 17:42 |
微信關注 | ||
![]() |
技術專題 | 更多>> | |
![]() |
技術專題之EMC |
![]() |
技術專題之PC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