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的24V2A的電源。我用的RM10的變壓器,現(xiàn)在紋波加毛刺在在100mV以下,但是有一個和開關(guān)管頻率相同的毛刺比較煩人,次級加了一個2.2uH的電感,沒什么效果。肖特基RC吸收用的20R和102的貼片做吸收回路
大家?guī)臀铱匆幌掳遄佑袥]有什么布線的問題,
紋波分2部分組成:
一部分是頻率等于開關(guān)頻率的三角波,該部分是真正意義的紋波,通常理論紋波值就是計(jì)算這個紋波;這個紋波差模為主,頻率低,要用差模濾波。這個紋波的主要來源:紋波電流在濾波電容ESR上的電壓降。
另一部分就是本貼中的尖峰,這是EMI噪聲,頻率高,以共模為主,必須以共模濾波器濾除。這個紋波的主要來源:初級漏感引起的尖峰電壓,二極管反向恢復(fù)引起的尖鋒電壓。
你說的那個2.2uH,屬于差模濾波電感,加大它能降低輸出紋波,具體衰減還跟后面的濾波電容大小有關(guān),這個差模濾波器得充分考慮分布參數(shù),并不是L越大,C越大,就效果越好,LC太大可能還會引起環(huán)路不穩(wěn)定,通常L為1~10uH,而且電感必須采用單層線圈,以降低電感的分布電容。
以上就是反激開關(guān)電源輸出紋波來源與特征,采用“消源”+“衰減”,根據(jù)需要對癥下藥,能解決大部分紋波問題。
尖鋒的震蕩頻率要用示波器展開尖鋒測量才準(zhǔn)確。
要先判斷尖鋒來源,DCM模式二極管的尖鋒一般沒有,主要尖鋒就是MOS關(guān)斷時漏感引起的。變壓器漏感小,還得考慮分布電感,特別是次級布線電感,會很大程度增加漏感。DCM的噪聲通常比CCM小,EMI更容易做。
共模后面還要加Y電容接地,共模電感要用分布電容小的效果才好。
加不了共模,可以在輸出線加磁珠,效果相同。
示波器測量應(yīng)該沒有問題,我嘗試拆掉Y電容那個尖峰變得很大到500mV。我感覺主要的可能是你說的分布電容的問題吧,我對于分布電感的概念比較模糊,布板也不太注意這個,你能幫我看一下板子有沒有問題嗎?還有就是分布感稍微解釋一下嗎?
顯然,你的PCB布線不是最優(yōu)的,主濾波回路的面積完全可以更小;并且,你采用雙面板,完全能讓電流回路面積接近0。
PCB問題不是三兩下就能改,PCB并非可調(diào)試的對象,建議你確定一點(diǎn),就是PCB引起的漏感是否起了決定作用,找到問題根源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建議在板測量漏感,并與變壓器漏感作比較,看看是否大了許多,如果是,才去修改PCB。
比原來好了一些。
首先,我不能肯定修改PCB后輸出噪聲會有立桿見影的變化,坦白說,我覺得改善可能不大。你的變壓器初級漏感多大?焊接上PCB后漏感又是多大?
不過,單從PCB來講,還有改善的空間。
為了盡量減少電流回路,既然你用了雙面PCB,就要充分利用這個優(yōu)勢,讓濾波電容的正負(fù)走線分別在bottom層/TOP層,并且讓2條走線盡可能重合,由于上下電流方向相反,磁場抵消,就幾乎沒有漏感。
這個漏感確實(shí)不算大,由PCB引起的漏感增大影響應(yīng)該也不大。
對于DCM硬開關(guān),要完全消除MOS關(guān)斷時產(chǎn)生的尖鋒噪聲是很難的,從你目前修改的程度來看,還有3個措施可供你采?。?/p>
1.次級整流二極管的陽極套一個磁珠;
2.輸出共模電感的2端,分別用2個Y電容接地,這里是指接大地,接外殼,外殼再接大地。
3.變壓器加屏蔽層。MOS關(guān)斷的尖鋒大部分都以電場的方式耦合到次級,在初級/次級之間加屏蔽有較大效果。